您的位置:首页 >品牌人物
品牌人物
   
品牌人物
全站搜索
   
品牌人物  
《品牌》33期
时间:2014-03-31     来源:品牌宁波网

叶晓玲:“大姐”的商女风范

文/傅柳静

马年的初春乍暖还寒,明明是春的季节,却冷得彻骨。绵密的细雨中,车子穿过喧闹的市区,开往鄞州姜山方向。此行目的地是姜山镇周韩工业区,此行采访的对象是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晓玲女士。
来之前就听说叶晓玲是个很有故事的女人,确切的说,她的故事带了一些传奇色彩:二十多年前,一个女子来到异乡创业,用一年的时间将亏损30多万的工厂从生死线拉回来;事业正红火的时候却遭合伙人撤资跑路,她用两年的时间化解3000多万债务危机,再一次把公司从生死线拉回来。
女子半边天已成不争的事实,原本柔软的双肩却硬铮铮扛起一切。初次见面,她说话的直爽,性格的豪爽可见一斑,还有一份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怪不得,叶晓玲自我调侃:在我们姜山的女企业家群里,大家都叫我“大姐”,大事小事她们都爱找我商量呢!
就是这样一位“大姐”,用她生命的精彩演绎了一生的责任与无悔。


坚忍:“明明前面一座山,山是不会过来的,而人必须要过去!”

“明明前面一座山,山是不会过来的,而人必须要过去!”这是叶晓玲自己对自己下的决心。

在叶晓玲的性格字典里,有一个词语叫做“坚忍”,这源于从小艰苦的生长环境,也源于作为教师的父亲对她的教导。

我们的聊天从女性的话题开始,叶晓玲认同女人创业很难,却不认同女性是一个弱势的群体,用“拼”来形容她的工作状态再恰当不过。

当年在东阳布厂工作的时候,叶晓玲就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8小时一个班,叶晓玲一个人一天就上两个班,整整工作16个小时。

“大家都觉得我工作积极,其实我是不得已,”叶晓玲感慨说,“一个月的工资是18元,请阿姨带孩子就要10元,为了维持生计,我必须上两个班。”

为了更好的生活,1987年叶晓玲背井离乡来到鄞县(今鄞州区)创业,接手承包的是一个负债30万,濒临倒闭的工厂。既然选择了,就要撑下去,性格中坚忍的特质让叶晓玲很快调整心态开始全国各地跑市场。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电话本黄页,一部电话,开始了她的业务。渴了喝自来水,饿了吃泡面啃面包;再困再累,为省下几块旅馆费,愣是坐一个多小时的中巴颠簸到市区外找小旅馆住宿;坐火车总是半夜动身的,铺一张报纸,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跟着叶晓玲出差过的女同志,谁也不敢再第二趟跟着出门,条件实在太艰苦。正是凭借坚忍的意志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四十天后,叶晓玲终于在天津签到了40多万元的订单,一年后,就将30多万元的债务还清了。

这种艰难困苦,很多人经历过了一次再也不愿意有第二次。然而,命运偏偏爱捉弄人,正当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叶晓玲又一次面对人生的抉择:新厂房的建成投产合伙人(法定代表人)却撤资跑路, 是选择申请破产再谋发展,还是将债务承担下来。最后,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她放不下18年来跟着她的员工们,她对工厂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也不想辜负一直以来对她支持的当地政府部门。

这一个决定,又是两年时间的“背水一战”。

最困难的日子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叶晓玲靠回椅背,长长舒了一口气,平静地告诉我:那个时候,她除了一身债务一无所有,卖股权,卖房子,卖车子,最后是用兄妹的房子做抵押贷款,连老父亲都捧出了一辈子积蓄的10万元钱来帮助她。整整两年,她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没有买过一件衣服,没有进餐馆吃过一餐饭,哪怕朋友相邀,她都拒绝了。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就来到工厂,既当厂长,又当工人;半夜十一点下班回到家,没有保姆,自己一个人煮泡饭将就一下。她每天的睡眠只有五个小时不到,精神却很好,直到现在,这个睡眠习惯还是改变不了。

女强人之所以为女强人,有时候她承担了比男人更大的压力,她拥有更坚韧的意志。叶晓玲,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女强人。不过她笑了笑,伸出双手给我看:“这个女强人可不好当,别的女强人是光鲜亮丽的,你看我的一双手多么粗糙。那几年,每次出去开会,我都一身的腥味,就算换身衣服也没用。还好,都过去了。”

还好,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叶晓玲用自己的能力几次三番将自己从生死线拉了回来。

 

感恩:“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要养老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


叶晓玲在回忆过往的时候深有感触,但是在她的表述中,我没有听到一句怨言。明明不应该由她来承担的责任,她主动承担了,努力践行了,没有谁欠谁,在她的人生信条里,豁达、包容、风轻云淡。

“我作为一个从外地来宁波的创业者,能挺过艰难,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员工们的努力,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不止一次的,叶晓玲表达着她满腔的感激之情。

在南联公司的荣誉墙上,满满当当都是各种荣誉奖牌,有对公司取得成绩的肯定,还有很多是颁发给叶晓玲个人的,“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杰出创业女性”、“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做企业,共致富”,叶晓玲在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的同时,也一直身体力行为社会做着公益事业,即使在她资金紧缺之际,依然为“母亲爱心扶贫基金”捐资百万。为“女企业家123圆梦行动”捐资15万元。

就在2013年,宁波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强台风,整个城市遭遇水灾,很多企业厂房进水受灾,损失惨重,叶晓玲的公司也不例外损失300多万元。台风过后,当政府对受灾企业进行慰问并提出补助的时候,叶晓玲却主动提出来:还是把补贴给更需要帮助的老百姓和企业吧。

这样的情怀源于在叶晓玲最困难的时期,是当地的小姐妹们拿着自己的房产证给她做抵押,是姜山的一个个小企业主用低于一般的利息借贷给她,是政府的帮助扶持,让她渡过了困境。

“你知道吗?那些个晚上当我拿着这厚厚的一叠房产证时,我真的泪流满面。作为一个异乡人,我感到很温暖。东阳虽然是我的出生地,但宁波是我的成长地,也是未来我要养老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充满了感激。”叶晓玲说。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早在2007年,南联旧厂房,当时市值两千万,区政府开出1880万,叶晓玲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征用给区政府,而当听说这块土地是用来建造聋哑学校时,她又主动下降了200多万。点点滴滴的行动,都体现出了叶晓玲报答感恩的情怀。

“如果满分一百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做人90分,工作80分。”叶晓玲说。

 

大姐:“无论工作生活,都要以身作则,女人的口碑很重要”

叶晓玲有一个特别自豪的身份,那就是“大姐”,无论是在朋友圈中,还是在同行业中,她都特别享受大家对她大姐身份的认同。

“作为女人,口碑很重要,以身作则了才能赢得尊重!”叶晓玲说,这么多年来,她为人坦荡,对人诚恳,对工作负责,让她赢得了各方各面人士对她的认可与尊重。因为赢得了政府的认可,才有一如既往的扶持;赢得客户的认可,公司几经磨难依然发展火红;赢得员工的认可,哪怕工种再苦,企业再难,员工都不离不弃;赢得家人的认可,女婿最终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帮她顶起一个臂膀;赢得朋友们的认可,大事小事家庭事工作事都爱和她来商量。

在姜山,叶晓玲自身就是一块牌子,以她良好的口碑,大家在认可她的同时,也认可着南联公司。

虽然南联冷冻食品以出口为主,国内并不太做宣传,但是只要吃过南联冷冻食品的,都认可它的产品质量,很多南联的客户也都是人带人过来的。在姜山,南联就是一块产品质量保证的牌子。对此,叶晓玲举了一个例子:市面上有些冷冻的水产品,在冰衣上做重量文章,南联一直坚持做“保护冰衣”(即保持产品新鲜度需要),坚持诚信和产品质量。

叶晓玲在感慨:做过食品企业的老总,其他行业的老总就好当了。食品企业出事情太容易了,幸而南联经营了二十多年,至今从未出现过一件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事件。我想,这除了叶晓玲严把质量关外,也离不开员工们的用心付出,员工的自律,来得更重要。

“对员工三分好,他会回报你五分甚至十分好!”这是叶晓玲最深的感触。所以在叶晓玲的南联公司,一线员工的安排总是摆放在第一位的。就连很简单的中午就餐,一线员工是11点就餐,管理层是11点半就餐,而叶晓玲本人是12点就餐,二十多年来,一贯如此。叶晓玲以身作则,与员工一起吃食堂饭,正因为自己亲往,她足够自信南联的食堂饭还是挺不错的。

“员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话,叶晓玲不仅常挂嘴边,也用行动实践着,谁家有困难了,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员工告诉我:南联是一个严格规范的公司,更像一个温暖友爱的大家庭,而叶董是一个在工作上严格要求的老板,却也是一位在生活上亲切关怀的长者。所以他们上上下下几百号人都愿意在叶懂事长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线,一条心,努力发展公司。

下一步的目标是要让全宁波市的老百姓也都认识南联,认可南联,这是叶晓玲2014年的希望。

 


“妈妈,你能不能停下来休息一下?”

Q:1987年,承包鄞县第二冷冻厂,工厂负债30万元,濒临倒闭;2004年,法定代表人撤资“跑路”,欠下3000多万债务,公司濒临倒闭。每一次的债务,在当时来讲都是个天文数字,您是怎么承担下来的?

Y:说实话,今天我回头去看曾经走过的这段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太难了。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恐怕自己就没有这个信心和勇气了……不过要是碰上事情了,或许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Q:您每次在做决定的时候,有想过要承担的后果吗?

Y:我想过,知道很难,知道压力会很大,但是对于这个天文数字,我有些麻木,反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问题。

Q:您承担下这么大的压力,有考虑过女儿的感受以及她的未来吗?她又是怎样的态度?
Y:从内心来讲,我对女儿特别愧疚。因为忙于工作,这些年我真正陪伴她的时间不多。女儿也一次又一次地求我:“妈妈,你还想活几百年?你这么苦干嘛?你能停下来休息一下吗?”

Q:这样的请求,女儿说过多少次了?
Y:数不清了,不知道有几次,哪怕现在她也会常常说,妈妈我们把厂卖掉吧,我们平时的花费也不大,一家人过过普通人的生活吧?

Q:那您有怎么样的想法?
Y:不是我不愿意,但是对于这个厂,我真的花了毕生的心血,工厂就像我养大的孩子一样,我是多么希望它能一直发展下去,做百年老品牌。

Q:女儿能理解吗?未来她愿意接您的班吗?
Y:她很理解我,但她不愿意接班,平时也不太愿意到厂里来。她说从小看妈妈工作太苦了,比谁都苦。她害怕过这样的生活,她不愿意当老板,更不奢望当老板,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Q:那么企业未来怎么发展呢?
Y:幸好现在我女婿终于愿意来帮我了,他主要管销售这块,这两年做得很不错;生产管理我又聘请了6个老外,所以现在感觉自己肩头轻了很多,我很欣慰……

笔者手记:家,永远是女人心底最温暖的角落

采访叶晓玲女士赶在了三八妇女节前夕,刚进门,就见她和姐妹们围聚在茶桌旁忙碌地商议着事情,而事实上,她口中的这些小姐妹们个个都是姜山镇有名的女企业家,她们在以叶晓玲为会长的姜山女企业家协会的带领下,准备第二天前往姜山12户有困难的女性家庭送温暖。回报社会对叶晓玲来说,已坚持了多年。

待我们落座下来,我问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作为一个女商人,怎样兼顾事业与家庭?

叶晓玲似乎停顿了一下,也许在她以往的访谈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她在事业上的拼搏,当回归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时,突然拉回了她的心绪。

我觉得家庭和事业,在为了生存的时候,事业重要;但是在可以生活的时候,还是家庭重要。没有家庭,还要事业干嘛?一个女人,当她辛辛苦苦工作一天,最后回到毫无温暖的家,还有什么意思呢?在这一点上我也特别感谢丈夫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名鄞州区的公务员,总是在精神方面给予我莫大的安慰和提升。

    叶晓玲说,在平日里,她很少应酬,下班的第一时间就是回到家陪家人吃顿饭,一起聊聊天,她特别享受这样温馨的氛围。

“你知道吗?我们一家四口,丈夫、女儿、女婿、我,我们特别随和随意,时常相互开玩笑,什么董事长,总经理都只是冠名。”叶晓玲还特别喜滋滋地告诉我,在她们家,女婿最大,女儿第二,她轮到第三,丈夫最后一名,因为丈夫是个特别简单,一碗青菜就能吃一顿饭的人。家里的保姆阿姨会在每天下午四点打电话问候女儿女婿是否回家吃饭,如果一起共餐的话,那一天的餐桌上一定会很丰盛;如果只是夫妻俩吃饭,阿姨准备的饭菜就会相对简单点。保姆阿姨也时常慨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简单朴素的企业家。

叶晓玲说,她倒也不是刻意这么安排,大起大落,大富大难的日子都经历过了,现在的她对生活的要求非常简单。上班、下班,在家门口的空地上亲手种上一畦青菜,给保姆阿姨打个下手,一家人和和乐乐吃顿饭、聊聊天,这就是生活的美好。

友情链接